探秘近红外II区和III区:单光子共聚焦显微镜DEMO测试邀您来

2025-09-19 11:25:36 赋同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Viewd 6

Part.1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赋同量子新品近红外单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我们即将开启的DEMO测试



为什么是“近红外二区”



很多朋友对“近红外II区和III区”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打个比方:在可见光下,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是一片热闹的舞台,但舞台后面还有暗幕,藏着更多信息。近红外II区(900–1700 nm)和III区(1800–2300 nm)是那块“暗幕”背后的空间。

它的好处是——组织穿透更深,背景信号更低,分辨率依然可以保持在微米级。

这意味着:

在生物组织里,我们能“看到”更深的层次,不再止步于表面。

在复杂的荧光信号中,我们能区分得更清楚。

在药物开发、新型探针研究等前沿领域,它能成为一双真正敏锐的“眼睛”。









赋同量子新品



从量子前沿到生命科学:

以极限探测能力开拓显微成像新疆域

在夯实量子探测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赋同量子正将“单光子级别的极限灵敏度和近红外波段宽谱响应”的核心能力向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深度拓展,针对生物荧光成像中深层组织信号衰减、传统显微镜探测波段局限等行业痛点,公司重磅推出Qumi近红外单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实现了成像深度提升、近红外波段(900-2500 nm)信号探测效率突破行业极限的技术跨越。









我们的DEMO测试,要看什么?



DEMO测试,核心就是让大家直观体验近红外单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能力。想象一下:

  • 在1-2 毫米厚的组织模型里,我们依然可以清晰捕捉到微米级的结构。

  • 在多光谱/高光谱成像模式下,我们不仅能“看见”,还能“分辨”不同荧光信号的差别。

  • 即使面对信号极其微弱的样品,我们的系统也能做到高灵敏度探测。

这种“看得更深、更清、更准”的体验,不仅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工具,也是科研效率的一次巨大飞跃。









技术背后的“秘密武器”



当然,好的表现不是凭空而来。我们的系统核心,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SNSPD小组和赋同量子公司历经十余年联合研发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是目前单光子探测领域的标杆级技术。它的优势可以浓缩为四大核心:

  • 超高灵敏:精准捕捉单光子级微弱信号,单光子计数效率高达95%;

  • 极速响应:时间分辨率达50 ps,轻松应对高速探测需求;

  • 超宽光谱:探测范围涵盖900–2500 nm,适配多场景应用;

  • 超低噪声:噪声水平最低仅0.1 Hz,即便长时间积分,仍能保持稳定低噪性能。









为什么要来看看?



如果您是科研人员,DEMO测试可能让您意识到:很多过去觉得“不可能观测到”的实验,其实已经可以实现。

如果您是新探针、新药物的开发者,您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台显微镜,而是一台能帮您加速验证想法、减少试错成本的工具。







Science & Technology



写在最后

科研像是一场无止境的探索。这一次DEMO,我们期待更多同行者一起见证,也期待和您们的讨论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联系方式:吕博士,13162215825(微信同号)



关于赋同

赋同量子创办于2017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产业化的先驱与引领者。

公司核心产品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性能指标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已在全球销售近200台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量子信息领域,公司深度参与“九章”光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千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实验等重大原创性成果,相关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百余篇。同时,公司持续拓展激光测距、生物成像、表面化学、天文观测、集成电路无损探伤等前沿方向的应用。

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2030量子专项、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牵头/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制,获得2019年度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

注:本文包含AI辅助内容